4-8歲可以開始學的「時間觀念」
安安是一個快6歲的孩子,剛來天才領袖上課的時候,媽媽説他對「快一點」、「來不及了」、「都幾點了?」這種話,根本就無感,快被氣死了。我評估完了後,發現他都快6歲了,在認知發展上,抽象的時間概念「時間長短」、「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?」、「日常生活中做事的順序」,這些概念非常薄弱,讓他拖拉慢的兇手就是缺乏「時間概念」。
後來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訓練,終於讓他在幼小銜接前,懂得如何分配自己的時間。
拖拉慢、沒時間概念的小孩,除了在家被駡,在團體裡跟不上速度會很吃虧,整天被催,久而久之,就變得没有成就感與自信心。
我們當初送安安父母一個基本的時間概念訓練表,今天,我把這表及文章,送給大家。
㊙4歲孩子
爸媽可以教他分辨時間長、短概念;也可以教孩子,時間排序、先後的概念。
㊙5歲孩子
爸媽可以教孩子了解“倒數5分鐘、或倒數1分鐘”的概念。
㊙6歲孩子
爸媽可以教孩子,建立10分鐘及30分鐘長度概念。也可以教他在30分鐘內,去做完3件事或2件事。
㊙7歲孩子
可以教孩子,在1小時內分配工作。
㊙8歲孩子
可以教他計劃工作及休息時間的分配。可以玩,但自己去計劃有多少玩的時間,而不是無限制的玩。
孩子的「時間觀念」是需要提早培養的,可以減少孩子每天被催被駡的頻率,增加他的主動性及自信心。
我們都知道自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,因為教育的目的,就是要孩子能管自己,對自己負責,而不是大人時時刻刻在管他!
方法1:把時間主導權還給孩子
每次與孩子爭執,孩子總會頂嘴說10分鐘還沒到呀!實情是,孩子根本無法定義10分鐘到底有多長,媽媽總以為孩子在耍賴,其實你們是在雞同鴨講。
這時,就要把主導權還給孩子,好比說,遇到這種情況,我會說:「那你說說看,你還要幾分鐘?」讓孩子自己去思考,幾次之後,他就會了解5分鐘、10分鐘到底是多長。也可以使用定時器,時間一到就會提醒他時間到了。
最重要的是,讓孩子從自己的口裡說出時間,會比媽媽強制約定的時間來得有效多了。
方法2:明訂作業完成的自由時間
千萬不要將孩子下課後的時間全部規定成他必須要做的事情,尤其是小學生媽媽,很習慣在小孩放學回家後,把從六點到十點的時間,全做了規範,包括寫功課、練琴、收書包、洗澡、看書、睡覺等等,完全沒有讓他有開心玩遊戲的時間,這會讓孩子的心理更不平衡。
最好的方式,讓他在做完指定的功課後,可以有30分鐘的自由遊戲時間,例如,明訂晚上八點到九點不用孩子做任何事,就讓他自由地做想做的事。這段時間不能要他去刷牙、提早上床、或收拾玩具等等,要讓他知道:「媽媽是說到做到」。
讓孩子有可以自由掌控的時間,但事先父母要先跟他約定,除了這段時間外,其他時間就必須把該做的事情做好,如果沒做好,就會壓縮到玩樂的時間。
如果已經定好時間,但孩子某天作業多,就是寫不完怎麼辦呢?這時記住千萬不能說: 「你功課都寫不完了,還玩什麼手機?」只要輕聲告訴他:「是你自己因為做了…,占掉了時間,不是我。」這能幫助孩子做好簡單計畫,長大後就比較不會落東落西。
方法3:三分法則
很多家長為了要讓孩子動起來,會一件事一件事交代,好比說,要他一回家後趕快先寫功課、然後吃飯、洗澡、練琴、看書等等,但這樣會讓孩子無法做好計畫,這時該怎麼做呢?一句話如果說得落落長,囉哩八唆反而會讓孩子不想聽,也聽不懂。
因此,只規定三件事,例如:「八點前,你要做好三件事,第一寫功課、第二整理書包、第三給爸爸簽聯絡簿。」這三件事可以自己分配時間,但不要多給一件或兩件,也不要只給一件,就只要三件就好。
另外,在告訴他的時候要看著他的眼睛,讓他從電視或手機中回神,否則,如果是邊看邊玩邊回話,那就等於白說了!
當孩子愈大,功課只會愈來愈多,甚至超過一個半小時的比比皆是;但基本上孩子的專注力只有半小時,如果沒有分段休息,是無法撐下去的。可以讓孩子在作業中有休息的一小段時間,做別的事情後,再回去寫功課。
但是,若這段休息時間是讓他會分心的看電視、玩手機的話,反而會讓他專注力更不足,影響後續的功課寫作,反而得不償失。
方法4:視覺化計畫表
沒有人天生想要做個吼吼媽,只是教養的方式不對罷了。媽媽可以製作一個視覺計畫表,讓孩子從小學習訓練,這個方式除了可讓父母了解孩子時間規劃的能力外,也能讓他了解時間的邏輯性。但要記住,一定要給孩子遊戲的時間,才能達到平衡。